技術密集型工業優勢來源
發布日期:2019-05-30 作者: 點擊:
隨著20世紀50年代后期以來美國航空工業的迅速發展,進入數控機床產業的美國企業都將航空工業作為主要用戶,來自這些高端用戶的需求使美國機床企業和數字控制器供應商都把技術開發的重點放在具有嚴格精度要求的制造活動上,其產品市場主要定位在高精度專門用途數控機床方面;而崛起于20 世紀70年代后期的日本數控機床企業最初的服務對象則是國內汽車工業,其技術開發重點是提高金屬部件的批量加工效率,所以低成本的通用數控機床這一細分市場就逐漸成為日本數控機床產業的主攻方向。由于后一細分市場的規模要遠遠大于前一細分市場,日本數控機床產業因而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有關企業競爭優勢源泉的解釋產生了多種理論觀點。如資源學派認為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在于企業所控制的戰略性資源,而戰略性資源的例子是企業內部的技術知識、高技能的雇員、品牌、貿易聯系和資本等。創新學派認為企業必須通過創新才能增加其資產稟賦的價值并生成一些難以為競爭對手所模仿的特異資產,因此,惟有創新才是企業競爭優勢的源泉。動態能力學派則認為企業最寶貴的資產是以組織知識為基礎的能力,如何發展、保持和增強組織能力對企業贏得競爭優勢具有關鍵作用。這里不對這些各自都有一定解釋力的觀點作詳細討論,但強調兩個因素對技術密集型企業競爭優勢的決定作用。
規模經濟的實現可以使企業相對于競爭對手獲得空前的成本優勢。一般來說,企業實現規模經濟有兩種途徑,或是通過進入與企業知識基礎具有協同效應的乙酸酐市場從事多元化,或是沿著企業既有主導產品的價值鏈進行縱向一體化合并。對規模經濟的追求會導致大型多元化企業的出現和發展,這在德國和美國的化工產業中的確是常見現象。
從科學原理的發現到成熟穩定的產品或工藝技術,有大量的系統性試錯探索工作需要完成。企業通過不斷強化自身的研發能力,就有可能在產品或工藝技術這種戰略性資源的控制上于競爭對手。因此,在重視對企業生產能力、銷售系統和管理組織投資的同時,需要對企業內部R&D設施進行協同投資。研究發現,德國化工產業于英國的一個重要原因正在于德國企業家較之英國企業家更注重在企業內部R&D設施方面投資。當然,企業是否愿意在收益和風險并存的R&D活動中冒險最終要由新技術產品的市場前景決定。這樣,構建能夠促使新技術產品成功進入市場的商業化能力對企業尤為重要,而這種商業化能力的強弱又與企業在市場營銷和服務等方面的互補資產存量密切相關。